宜城作协以文化浸润破题乡村振兴

[复制链接]
查看958 | 回复0 | 2022-5-23 17: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带着新期待,5月22日,宜城作家协会15名作家走进流水镇杨林村、牌坊河村,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开展文学助力乡村振兴集中采风活动。
微信图片_20220523174620.jpg
推开两列青山,迎着潺潺小溪。行在这山峦与峡谷间不停地穿梭,车在颠簸中疾行,鸟在山谷鸣叫,有村民扛着铁锹在路边劳作,风和阳光迎面扑来,一座座村庄徐徐展开在眼前。杨林村是一个绿荫蔽日、凉爽而美丽的村庄。走在小村整洁的街道上,作家们不时地用手机拍摄路边的栅栏门、围墙上的狗尾巴草、房檐上的燕巢。作为土生土长的宜城人,家乡东山近年来发生的变化让他们兴奋不已。
未进村前,松林寺就一直被大家心心念念。担任临时向导的杨林村党支部书记王云给大家介绍了松林寺的前世今生:“厦门巍然,金山照映,林谷雄伟壮丽,声动欢瞻,至于别甑吹香,木鱼唤粥,檀度而络绛”,留存于残砖断瓦中的两座石碑记述了当年的盛景。松林寺原名松林山宝寿禅寺,始建于元朝年间,重修于明朝成化年间,历经元、明、清三代,后毁于抗日战火。古刹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寺中清存古银杏树4棵,便是在建寺之初种下的。这4棵古树分布在四个方位,远远看去宛若4位披着金甲的山神守护着这方圣土。银杏树下还依然可见矗立着的石碑、香炉,地上败落着雕刻精美围案的石构件,这些遗迹正无声地诉说着松林寺过往的沧桑。
微信图片_20220523174625.jpg
介绍完松林寺,村支书又张罗大家登上轿子山、帽子山,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原生态山水风景,让大家流连忘返,还不忘给村里支招,要利用这种自然风光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里追寻乡愁记忆、享受休闲慢生活。
从杨林离开,大家又折向牌坊河村。一路上,作家们与村里干部群众唠家常,听他们讲述对儿女的思念、对土地深沉的爱,了解到了乡村振兴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新的时代要写新的人物、新的情感和新的故事。”作家杨学贵在采访时说,“我是在农村里成长的,为农村写作是我永久的信念,只要乡土和乡愁还在,乡村里的故事就依然会不断涌现,生生不息。”他认为,乡土小说的写作是建立在大量经验积累上的,这次活动能让作家们真正倾听农民身边的故事,在广阔的生活中寻找和发现美。
“我都羡慕当地人的生活了,感觉这里幸福指数高!”来采风的作家赵姐羡慕地说:“通过采访我了解到,牌坊河村委会附近河道在很久以前杂草丛生、树木枝叶繁杂,每逢雨水季节,泥沙淤堵河道、雨水不能及时排出,今天却看到河道环境明显好转、水质得到改善、水流更加畅通,游动的鱼儿在水中清晰可见,白鹭更是驻足于此觅食,与周围山林相映成趣。在进行整治的过程中,村里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他们都想办法解决了。这让我感受到在工作中,村里做得特别扎实,是真正在为老百姓办实事!”
微信图片_20220523174630.jpg
"牌坊河为群众办实事的秘诀在哪里?""牌坊河人有哪些新能耐?"行走在田间地头,采风团一行饶有兴致地与牌坊河村党支部书记黄海林交流,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新创举,通过镜头捕捉着一个个精彩的瞬间,通过畅谈记录一个个奋斗的细节。“农田改造得很齐整,新农人的干事劲头很足!”采风团成员纷纷表示,将创作更多讴歌乡村振兴的新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